最简单的,往往就是最明智的。
一个单纯的人眼中,万事万物都是简洁的。哪怕获得信息来源的途径是电视。
这部电影的结尾,是我所看过最牛的。
想起耶稣行于水上的传说,想到园丁先生也许会为了救枯树跌落湖中深处。
那将是一个世界的沦丧和损失。
又或者,一切顺利,他能当上总统。一个由大智若愚之人领导的政府(或世界),是否能带领人类享受终极幸福?
我觉得不能。
并非本性的悲观倾向,而是这许许多多的人类里,只有园丁先生是真正天然的、活在一个又一个瞬间的人——追随他的人会看到他的美,却永远不能明白他。
他是人类最初的原型。未吃善恶之树果实前的亚当。
思考从来就不是一种值得祝福的能力。我们的大脑皮层发展得太快太好,完全覆盖了脑干,于是烦恼产生了,欲望产生了……
园丁先生不可能失败,因为他根本没有失败的概念;他同样不可能不快乐,因为除了生存的必须,他没有任何要求。
PS.
关于片名,没有比Being There更好的了。因为到达一个地方的最佳方式是“本身就在那里”。就像贝多芬奋斗一生的位置,莫扎特生来就在了
《在那里》电影剧本
(根据杰日·柯辛斯基同名小说改编)
文/杰日·柯辛斯基、罗伯特·C·吉尤
译/任小萍
编辑前言
美国著名喜剧讽刺片《在那里》于一九七九年由美囯罗瑞马电影公司拍成发行,曾获得一九七九年奥斯卡金像奖中最佳配角奖(M·道格拉斯)和一九八〇年金色环球电影奖中最佳喜剧演员奖并最位配角奖。影片表现一位纯洁、无知的文盲花工强斯在那罪恶社会里的坎坷遭遇。情节曲折,极其尖锐地揭露和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所谓的民主,勾画出资本主义社会里游弋着的各式各样的自私、丑恶的灵魂。
内景·强斯的房间·黎明
屋子里简单地陈设着几件二十年代的贵重家具。一台很大的彩色电视机占据了屋中最显赫的地位。书,杂志,报刊之类的东西一概没有。一个叫强斯的男人躺在床上,他慢慢地睁开双眼,面部毫无表情。他伸手到床边的小桌上去摸怀表。正当他看表的时候,表铃响了起来。他起身朝床对面的衣柜走去,这段时间他的眼睛一直未离开过那台电视机的屏幕。强斯穿上浴衣,离开了房间。
内景·花房·黎明
屋里堆满了花工使用的工具
常常在不经意间发现一部好看的电影,看完之后可以在心里回味思想,并且欢喜雀跃半天。Being there (1979),一部老片子,幽默而充满哲理,《阿甘》有点窃取其构意的感觉。
主人公是一个已近中年的花匠Chance,从6岁起就足不出户的在一个老豪宅里,宅子的主人早已不在世,只有一个老老花匠,还有电视与他相伴,他从电视里去了解外的世界,模仿里面的语言动作。有一天来了一对年轻人要买下这幢房子,所以Chance不得不离开这里,进入他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世界当中。于是一连串戏剧性的情节发生了, Chance一夜之间成为了所有人膜拜的圣人,从总统的幕僚大富翁Mr. Rand到总统,无不为他充满哲理的话所折服。一句花匠哲学成为经济萧条时的总统的救命草(every tree has its season, spring and summer, and fall and winter),而Chance则好像无动于人们的反应,在他的思想里,没有别的,只有种花植树,但是任何事物都是相通的,花匠经营好花圃的哲学,也实实在在的蕴涵着被这些忙碌着为各种物质欲望政治权利争夺的人们所忽略的最简单的真理。
影片很幽默
习惯了看电影时信手拈来,故而在没有了解过任何故事背景的情况下——影片放映的前二十分钟,看着平铺直叙的画面和故事,确实地有片刻的迷茫。不可否认,那二十分钟是纯粹冲着彼得.塞勒斯去的;硬是要说有其他的,大概就是那些鬼马的背景音乐,和彼得正经的表情营造出了一种异常滑稽的效果吧。甚至让我觉得即便我看不懂它,也到不了不能够忍受的呃地步。
故事但故事在二十六分钟的时候有了转机。那起撞车事故,给chance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对于chance本人来说,实在算不上有任何的不同。但他遇到的却不是普通人,是政界举足轻重的人物的太太。一个临时起意的决定,将chance带入了大人物的生活圈。也引发了之后种种事件的发生,那辆车就像是一个启动开关,推动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而chance却不是任何一块骨牌,而是让骨牌一块接着一块倒下的“自然规律”。
或许是因为生活背景的关系,我没有办法将这部电影看成所谓的政治讽刺剧;那感觉就是要把枝头的花瓣硬生生揉进地上的泥里,说不出的不舒服。相比之下,我更愿意把它看做一部童话
这是一部喜剧~但这不是后世泛滥的那一种类型。
这部电影是不同于果戈里的钦差大臣的那种故事。
果戈里的我愿意将其称为寓言,而这部电影我则更愿意称其为神迹。
这部电影运用了非常多的指代,与隐喻。当然,我说的不仅是园丁那件事。
这像是解一个谜语。
而观察整个故事的视角,我相信很多人都已经注意到了,就是片尾的踏水而行,这一个镜头与前面葬礼上共济会三角眼睛的墓碑将整部影片的宗教意味推向了顶点。
这是整个谜语的线头,循此下去,一切就会因然而解。在细节上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就不在此赘言了。
另外我想提示给大家几个让我思考的细节。
其一,苏联使者提到的克雷洛夫寓言。
其二,全片反复穿插病痛,治疗,死亡,平和
其三,是当主人公走出老屋后,与那个黑人年轻人的对话,那个黑人青年叫主人公带信给的人是,拉斐尔。正片中他从未找到拉斐尔。而在片尾的花絮中,主人公几次笑场的终于将口信说了出来。
拉斐尔不仅拯救躯体,也拯救信仰。
这是一个喜剧。
【富贵逼人来】热播剧情片 这是一部充满讽刺的喜剧电影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gxjjyjy.com/dy/id-32670.html